飛白:書寫的叫聲
Stroke of Half-Dry-the Voice of Calligraphy
策展人 ■ 沈裕昌
藝術家 ■ 黃柏皓、陳昱榮
Curator ■ SHEN Yu-chang
Artists ■ HUANG Bo-hao, CHEN Yu-jung
12 August - 16 September, 2023
木木藝術很榮幸在八月為各位帶來《飛白:書寫的叫聲》。《飛白:書寫的叫聲》為沈裕昌博士策劃之雙人展,展覽以義大利當代哲學家阿甘本的論點切入,進而思考「書寫」與「書法」,邀請兩位傑出的創作者:黃柏皓及陳昱榮,由其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但藉作品中「飛白」的樣貌與精神,進而想像「書寫的叫聲」。
策展觀點(節選)
飛白:書寫的叫聲
文|沈裕昌
本展覽邀請黃柏皓、陳昱榮的作品參與展出,期與觀眾在展覽中一起思考上述問題。黃柏皓的〈筆 — 畫〉系列,單張畫作皆只用飽蘸礦物顏料的十寸羊毫排筆在楮皮紙上「畫」了一「筆」。粗顆粒礦物顏料與楮紙的組合,敏感地紀錄了運筆過程中的各種資訊。儘管畫中「提按」、「蹲趯」的痕跡清晰可見,但畫者卻無意於「書寫」,彷彿只任「排筆」帶著「礦物」拂過「紙面」而輒止。〈海印〉則以蠅頭小楷,在鳥之子紙上抄寫《心經》,一行一遍,共計三百廿四遍。《心經》每字疏密有別,然而由於每列皆同一字,故若退數步而觀之,字之疏密差異將因此被放到極大,彷彿與牆同寬之巨大排筆,在紙上橫向「畫」了一「筆」。書寫者雖無意於「畫」,然而其漫長的書寫過程,卻極易被觀者化約為「一筆畫」。〈筆 — 畫〉與〈海印〉,分別以「畫」與「寫」,消融了「寫」與「畫」,並對「書/畫的元姿勢」做出本質性的提問。
陳昱榮的〈南海〉、〈界線之外〉、〈臨界邊境〉等作品,皆尋找橋樑、渠道、水圳等河川流域中的界域分嶺,透過戶外身體量測,攝錄場域中的聲景,並使用程式將聲音的數據轉換為抽象的圖像,在聽覺與視覺之間來回翻譯,以便將聲音與圖像反覆疊加塑造。本展覽將陳昱榮的作品視為某種「書寫」,其與「聲音」的關係,更讓人進一步思考「漢字」使用者在不同地域與時代中皆可見的「語文脫節」問題。若謂黃柏皓作品中的書寫主體是「筆具」,那麼陳昱榮作品中的書寫主體則是「水域」。這些「非人」或是「諸物」,既不是「人」,更非「動物」,它們的「書寫」不被接受為「表意的姿勢」,我們該如何閱讀其「姿勢的失調」?
本展覽試圖藉由上述討論,拓展「書法」在「當代」存在的可能面貌。我們並不傾向從延續性的時間觀,思考傳統書法在當代的存續問題;而是希望反向地從當代藝術創作實踐中,尋找可與傳統書法概念進行對話者。我們期待這些對話能使傳統書法概念的既定意涵產生偏移,並創造更多可能的討論空間。
《飛白:書寫的叫聲》一展將自2023年8月12日開展至9月16日,開幕茶會謹訂於8月12日下午3時至5時,木木藝術誠摯邀請各位於立秋之後前來感受作品形式與本質上的異同,更甚者,一同想像書寫中靜默的聲響與力量。
INSTALLATION SHOTS